志愿者服务展示

志愿者服务展示
    在甘南草原“写论文”,这群年轻人牛劲十足
    2024年06月28日 08:56 潘阳阳 张晖 点击:[]

          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的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是藏、汉文化的交汇带,也是黄河、长江的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区。这里独特的高寒、低氧气候造就了这里独特的生态环境,更孕育出了具有“高原之舟”之称的独特生灵——牦牛。

    甘肃夏河牦牛科技小院服务的合作社养殖的牦牛

    5月甘南草原,春意仍在。地处甘南州夏河县的“甘肃夏河牦牛科技小院”正在帮助当地牧民开展初生期犊牛的护理工作。“目前产出的这些小牛犊都是我们去年夏天通过人工授精技术帮助牦牛成功妊娠后生产出来的”,来自甘肃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兽医专业博士研究生王军乾介绍道,“今年是我到这里来的第5年,我们每年都会驻扎在这里,通过牦牛直肠检查、人工授精等技术手段,‘零距离、零时差、零门槛、零费用’地帮助这里的牧民开展牦牛发情鉴定、母牦牛组群管理、怀孕母牦牛冷季补饲和营养调控以及疫病防治等工作。牧民们非常欢迎我们帮助他们解决生产实际中遇到的问题,我们也非常高兴在这里提高自己的实践本领”。

    王军乾正在开展初生期犊牛的护理工作和孕牛血液样品的采集工作

    王军乾所在的甘肃夏河牦牛科技小院于2022年由教育部、农业农村部、中国科协正式获批建设。但在此之前,王军乾所在科研团队的专家老师们已经带着一批又一批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在青藏高原农牧交错区夏河县,对牦牛养殖与生态健康的核心技术进行探索与完善了10年,已经逐步建立起了一套适应当地实情的牦牛高效-健康-生态综合生产技术模型

    在甘肃省甘南州夏河县阿木去乎镇阿纳村,这里的藏族群众早已把他们口中的“高材生”当作自己亲密的朋友。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朝夕相处中,他们从心底里认可这些“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年轻人,也愿意把他们最宝贵的牦牛放心地交给这些年纪轻轻的学生,以此来帮助他们增产增收。

    养殖户欢迎甘肃夏河牦牛科技小院师生开展技术服务

    “由于牦牛长期生活在高寒低氧的环境,且长期处于粗放管理模式,它的实际生产性能很低。但它作为牧民赖以生存的重要生产资源和生活资源,其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潜力巨大”,团队博士研究生张晖到这个团队已经6年了。刚开始的时候他只能跟着老师学、跟着师兄看,现在他已经可以承担起一部分“小院”的具体工作了。夏天他们在这里进行牦牛发情监测和人工授精,秋天在这里帮牦牛妈妈做‘产检’,冬天指导牧民帮助孕牛平安过冬,春天迎接新生犊牛并做好犊牛补饲和母牛围产期疾病防治,在一年又一年的付出与实践工作过程中,他们与当地的藏族群众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民族团结之花在这里常开长盛。

    甘肃夏河牦牛科技小院师生与当地群众的合影

    甘南州当地牧民群众长期以来形成了自给自足、靠天养畜的传统生产方式,现代化高效健康养殖的观念十分缺乏。来自甘肃夏河牦牛科技小院的博士研究生钟董兰在开展日常科技志愿服务的过程中,主要负责组织当地牧民群众和基层业务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并帮助当地的牦牛养殖合作社改善牦牛的饲料配方,增设圈舍的舔砖,增加矿物质元素及精料的配比。

    她谈道:“通过在生产一线与牧民的直接接触,我真正了解到了农牧民最真切的实际需求,这让我可以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践、实践指导研究”。钟董兰目前的实验研究围绕提高牦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率、改善牦牛体外受精胚胎发育能力展开,研究成果将用于改善牦牛辅助繁殖技术。

    钟董兰正在和同学为牦牛诊治疾病(站立左一)

    截至2023年,甘肃夏河牦牛科技小院累积开展技术培训95场次,参加培训人员8720余人;以小院为中心辐射周边地区累计组建牦牛畜群40余个,共计约20000头雌性牦牛;诊治牦牛1000余头,累积出诊1000余次,巡回诊疗里程超12万余公里。

    王靖雷是该小院2024届马上毕业的博士研究生,即将获得博士学位、走出大学校门的他从2017年起,每年都会前往甘南州开展技术服务工作,是甘肃夏河牦牛科技小院研究生们公认的“老大哥”。“我无比热爱我所学的专业,也非常珍惜每一次帮助农牧民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但陈旧、传统的养殖模式对这片美丽土地造成的生态破坏一直是我们持续关注的问题”。说起这些,王靖雷的眼里充满了对这片草原的不舍与深情,“就算毕业了,我想我永远都忘不了和老师、师弟师妹一起在这里同吃同住同劳动的奋斗时光”

    王靖雷正在为牦牛“听诊”

    为了减少牦牛养殖业对当地草场生态的破坏,改善圈舍周边环境,王靖雷在团队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了“娟珊牛冻精配种甘南牦牛的人工授精技术程序”规范化的探索,也进行了诸多有关甘南牦牛养殖环境生态化治理技术措施。他们培育的新型杂交牛种娟犏牛具有卓越的生产与繁殖性能:成年牛体重平均为当地牦牛体重的1.5-1.8倍、性成熟期比牦牛提前3—4年、产奶量为当地牦牛的8-10倍。

    截至目前,以夏河县牙利吉乡阿纳扎西牦牛养殖专业合作社、雪域更盼牦牛养殖专业合作社为依托,人工授精配种牦牛8000余头,建立的娟珊牛冻精人工授精技术已在青藏高原区域得到推广,降低了单位草场面积的载畜量,在降低了草场压力的同时增加了牧民的收入,让牧民“用更小的牧场,养更少的牛,赚更多的钱”。甘肃夏河牦牛科技小院还与当地企业合作,目前已治理重度黑土滩退化草场500亩、人工灭鼠500亩,并补播牧草。

    王靖雷(左三)陪同专家组考察草场恢复情况

    甘肃夏河牦牛科技小院每年都有30余名硕博士研究生在甘南州从事牦牛种质资源提升与创新利用工作,这些在这里搞实践、在实验室做实验、在草原上写论文的研究生,通过不断贴近生产实践,练就了一身解决养殖业实际问题的“真本领”,养成了在乡土中国深处“自找苦吃”的坚韧品格。

    同学们纷纷表示:不管我们以后身处何地,在什么工作岗位,在甘南草原的奋斗时光将是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甘肃夏河牦牛科技小院部分师生与当地牧民的合影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