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加强统战文化建设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年09月23日 15:45 作者:宣传部

作者: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统战部部长 杜青林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绘就了文化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也对统一战线提出了新的要求。统战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要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大力加强统战文化建设,丰富社会主义文化内容。

一、深刻理解和把握统战文化的核心灵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统一战线在长期实践中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坚持科学理论指导,坚持共同理想信念,坚持共同价值追求,凝结而成的统战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

统战文化的根本遵循是坚持科学理论指导。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建立的。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各个历史时期,统一战线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统一思想、指导实践,提升广大成员的思想政治素养,坚持正确的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是新形势下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的根本要求。

统战文化的本质要求是坚定共同理想信念。统一战线凝心聚力,根本在于始终围绕共同事业团结奋斗。无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共同致力于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新中国成立初期共同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还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共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统一战线始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定共同理想不动摇,坚持共同目标不偏离。这已成为统一战线广大成员的广泛共识,成为统一战线发展壮大的坚实基础。

统战文化的价值内核是凝聚强大精神力量。统一战线的根本目的是团结凝聚各方面力量,根本途径是通过情感尊重、价值认同,形成维系广大成员关系的牢固精神纽带。长期以来,统一战线以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方式,将与党同心、为国奉献、为民造福的价值追求,浸透于广大成员的心灵深处,形成最真挚、最深厚、最持久的精神力量。这是统一战线法宝地位和优势的集中体现,已经积淀为统一战线独特的价值理念。

统战文化的坚实基础是传承优秀思想道德。统一战线是基于共同目标上的政治联盟。老一辈党外代表人士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团结合作,在报效国家中展现爱国为民、追求进步的忠诚情怀,在履职尽责中发扬求真务实、鞠躬尽瘁的奉献精神,在学习生活中树立严于律己、止于至善的高尚风范。这些优秀的思想道德,是统一战线成员的立身处世之基、人格塑造之本,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统一战线成员,成为净化心灵、提升境界的宝贵精神财富。

二、深刻理解和把握统战文化的鲜明特征

统战文化源于统一战线发展壮大的历史积淀,萃取统一战线的理论精华和实践智慧,既具有文化的一般属性,又体现统一战线特色,是独特风格和气质的文化形态。

统战文化突出同心奋进。统一战线强调广泛团结、包容差异,注重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聚。统战文化倡导思想观念的共识、道路方向的一致、具体实践的协力,整合思想导向、价值取向和行动方向,熔铸共同目标、共同利益和共同情感,引导统一战线广大成员与党同心、与国家同心、与人民同心,实现最大程度的团结凝聚。

统战文化突出以人为本。统战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就是尊重人、理解人、帮助人、团结人。统战文化注重体现广大成员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个性、尊重差异、尊重创造;注重把服务广大成员作为基点,关注他们的所思所想和现实需求,帮助他们提高素质、实现价值;注重坚持平等协商、人文关怀和利益照顾相结合,体现包容性,充满人情味。

统战文化突出包容和谐。统一战线坚持大团结大联合的永恒主题,形成统战文化追求和谐的基本趋向。秉持广泛包容的文化气度,促进各种力量的团结联合。秉持互相尊重的文化基调,努力做到求同存异、体谅包容。秉持和衷共济的文化意蕴,协商中献智慧、合作中见真诚,不断加深相互理解和信任。

统战文化突出发扬民主。统一战线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也是中国共产党发扬民主的重要体现。统战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统一战线广大成员争取民主、建设民主的历史。始终贯彻民主理念,坚持说服教育、以理服人,倡导用真理和智慧的力量团结朋友、赢得信任。始终致力发展民主,不断扩大有序政治参与,引导广大成员讲真话、道真知,将参政议政热情转化为政治责任。

三、深刻理解和把握统战文化的丰富内涵

统一战线涵盖的政党、民族、宗教、阶层、港澳台海外等不同领域,具有各自的历史传统、思想观念、精神创造,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

弘扬以团结合作、民主协商为鲜明特点的政党文化。我国的多党合作不仅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而且是一种合作型的政党文化。这种政党文化倡导团结和谐,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形成关系融洽的政治共同体;倡导民主协商,最大程度吸纳各种意见和各方面智慧,实现科学民主决策;倡导合作共赢,执政党与参政党互相支持、互相帮助、一道前进。要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我国政党文化的内涵,彰显我国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的特点与优势。

传承以爱国进步、团结和睦为鲜明特点的民族文化。在中华民族形成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各民族和睦共生、交相辉映,造就了特色浓郁、异彩纷呈的民族文化。热爱祖国、维护统一,是民族文化独特的精神内核,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也是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强大精神纽带。要紧紧围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在大力发展一体多元中华文化过程中,注意加强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创新,推动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挖掘以护国利民、崇和向善为鲜明特点的宗教文化。我国宗教界素有护国利民的历史传统、抑恶扬善的道德准则、崇顺尚和的处世原则,教规教义中有很多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维护团结稳定的伦理道德和价值理念。要深入挖掘宗教文化精髓、剔除糟粕,引导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慈爱向善、济世助人,使宗教更好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培育以明礼守信、义利兼顾为鲜明特点的新的社会阶层信义文化。改革开放以来,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在发展壮大事业、推动社会进步过程中,形成了开拓进取、敢为人先的创业精神,诚信重德、以义为先的发展理念,扶危济困、回馈社会的责任意识。这既是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发展事业的精神支撑,也是他们健康成长的思想道德基础。要将培育信义文化作为引导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履行社会责任、促进阶层关系和谐的重要途径,大力弘扬“光彩精神”、“感恩文化”,营造爱国、敬业、诚信、守法、贡献的浓厚文化氛围。

打造以同宗同源、念祖爱乡为鲜明特点的海内外同胞同根文化。海内外中华儿女同根同源、血脉相连,散居世界各地却始终不忘故土。长期以来,以血缘、亲缘、地缘、文缘、业缘为基础,以姓氏文化、祖地文化、宗亲文化、民俗文化为表现形式,以“海外杰青汇中华”、“公祭黄帝陵”、“中华同根文化行动”和各种恳亲大会为载体,形成了具有很强凝聚力的同根文化。要充分利用这一独特的感情桥梁,切实增进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最广泛的力量。

四、深刻理解和把握统战文化的价值作用

统战文化集文化的基本特质与统一战线的独特理念于一体,在发挥感召力、增强凝聚力、激发创造力、提升软实力等方面大有作为。

着力发挥统战文化的方向引领作用。统战文化具有鲜明的导向性,主要体现为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团结引导统一战线成员为共同理想而努力奋斗。要以统战文化增进道路自信,引导广大成员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客观必然、鲜明特质和独特优势,坚定不移地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以统战文化增进理论自觉,引导广大成员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要以统战文化促进制度建设,更好地发挥统一战线在坚持和完善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各项具体制度中的独特优势,始终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着力发挥统战文化的向心凝聚作用。统战文化以团结联合为鲜明主题、以凝心聚力为根本任务、以兼容并蓄为品质基调,在统一意志、增进共识、提振精神方面作用突出。要以文化塑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导多元价值,打牢统一战线成员共同的精神支柱。要以文化凝心,增强不同形态统战文化对各自领域成员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营造统一战线成员共有的精神家园。要以文化聚力,以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价值目标,整合统一战线各方面优势资源,形成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强大合力。

着力发挥统战文化的激发活力作用。统战文化秉承改革创新精神,具有开放包容的特点,在促进活力增长方面功能独特。要在观念碰撞中激发思想活力,运用统战文化宽松和谐的良好氛围,推动迸发智慧火花。要在服务发展中激发创造活力,发挥统战文化尊重多样的优势,使广大成员在开拓创新中各尽其能、在成果共享中各得其利。要在交往交流中激发进步活力,利用统战文化亲和力强、渠道多样的优势,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增强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着力发挥统战文化的固本强基作用。统战文化既继承优良传统又与时俱进,既保持精神内核又吐故纳新,在发展民族文化、提升国家软实力方面作用明显。要结合时代精神注入统战文化新的内涵,使维系统一战线巩固发展的文化之魂薪火相传。要坚守民族精神,保持文化风骨,彰显统战特色,巩固共同思想道德基础。要着眼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坚持主流意识形态,弘扬积极健康风尚,抵御国际敌对势力利用文化进行的渗透和不良文化的影响。

|  学校首页  |  投稿信箱  |  报告厅申请  |  横幅申请  |  加入收藏  |
地址:安徽凤阳东华路9号开云(中国)Kaiyun官方网站中办公楼二楼  邮编:233100  Email:xuanchuanbu10@163.com
Copyright (C) 2012 WWW.AHST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开云(中国)Kaiyun官方网站  党委宣传部(统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