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文化强国铸魂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年05月28日 09:03 作者:宣传部

核心提示:

党的十八大报告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制定了明确的文化指标,凸显了我们党的文化担当和文化自觉,体现出强烈的责任意识、时代意识和创新意识。报告提出了建设文化强国的大思路,尤其是首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点睛之笔。

近日,就十八大报告中的相关文化问题,记者专访了中央党校文史教研部主任、博士生导师周熙明教授。

文化自觉凸显我们党的执政责任

辽宁日报: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从文化视野出发,您怎样理解我们党在这一蓝图设计中所体现的角色定位和理性自信?

周熙明:党的十八大报告不仅是一个最重要的政治文本,同时更是一个最重要的文化文本,它将对未来中国的社会文化生态产生巨大的影响。这个文本最集中地表达了中国人民的愿望和意志,情感诉求和利益诉求以及对历史、现实和未来的认识。报告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体现出我们党对自身担当角色的准确定位和深刻自觉。从文化层面看,党作为领导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核心力量,主要体现为五重角色。

第一,是一个现代民族国家的执政党。很多人拿西方尤其是美国的政治、制度来要求中国,这是不合适的。尽管在执政期间,美国的共和党、民主党也被叫作一个现代民族国家(即法权国家)的执政党,但我们党与它的角色完全不同。共和党也好,民主党也罢,它成立就是为了选举。而我们党成立是为了拯救旧中国,再造新中国。

第二,是一个超大规模的现代国家的唯一执政党,也就是领导党。这个定位很重要,能解释很多问题。比如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的关系。有些人用西方的政治学说来套,就陷入这套学说预设好的逻辑,必然不能完满回答三者的关系。事实是历史大于逻辑。我们可以这样讲,就三者的关系来说,新中国是我们党的一件伟大作品,这件作品没完成,作者不能退场,没有商量的余地。换个作者,那就变成涂鸦,对社会是灾难性的。

第三,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五千年没有中断的中华文明的守护者。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成功后的今天,我们党的角色已从革命党变为执政党,因此,要守护中华文明香火不断、中华民族长盛不衰。

第四,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继承人。我们这样一个国家,几千年中有分分合合,但统一是主流,主要原因就是有某种精神的香火在绵延,而社会主体也始终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道德价值捍卫者。

第五,是致力于让走入困境的人类文明迎来转机的探索者。比如报告中有关生态文明的部分,就体现出我们党不仅有家国情怀,而且有天下情怀。

文化的核心是价值,价值的核心是价值评价和价值排序。最高价值一旦确立,相比而言所有其他价值就都带有工具性。什么是最高价值?就是人民的幸福生活和中华民族的文明复兴。十八大报告结尾明确提出“共同创造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这体现出我们党对最高价值的判断,也传达出我们党在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充满自信。

文化是衡量发展的最高指标

辽宁日报:党的十八大报告把建设文化强国作为文化这一部分的主题和关键词,用意深远。怎样理解文化强国这一目标设定的理由?要达成这一目标有哪些举措?

周熙明:文化强国与科技强国、教育强国等等不是同一个层面的概念。文化强国是指一个国家的整个社会文明均衡地推进到一个很高的水准。文化固然可以作为工具,文化当然也具有工具性,但最终却是作为目的存在的。文化强国,其实是用各方面的指标均衡地发展来评价一个国家是否强盛。

我们谈文化强国是符合世界文明潮流的。在古代,文化主要与少数人相关;工业时代,文化主要是作为功利的一部分。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一批世界级学者,如曼纽尔·卡斯特、保罗·谢佛等预言:1776年开始的人类经济时代正在走向寿终正寝,未来将是一个文化时代。我们党提出建设文化强国,正是站在世界文明发展的潮头去规划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最终要以文化来定义,文化的繁荣才是发展的最高目标。世界正在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如果我们的思维方式、视野、境界还停留在古代或工业时代,那么将会很被动。在即将来临的这个时代,文化将成为所有发展追求的最高目标和评价发展质量的最高指标。科学发展观如此强调以人为本,十八大报告结尾用生活化的语言强调“共同创造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都是和这种时代要求相关的,这也是我们党为什么提文化强国的目标。

实现这一目标主要有四大举措。一是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2006年,我们党首次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这个命题。此后,在所有谈及文化的文件里都把它作为首要任务。因为近代以来,我们在列强的坚船利炮撞击下失魂落魄。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就是在为我们这个民族、国家、社会乃至每个人找魂、立魂、铸魂。二是要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包括个人品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其用意就是要形成一种与过去的草民文化、臣民文化、子民文化相区别的现代公民文化,要实现人的现代化,形成现代化的人,从综合素质、思维方式到情感方式都是现代的。三是要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物质和精神都富有,特别要有尊严,自尊和尊敬别人。四是要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文化上、文明上整体进步,崛起为能够在世界民族之林自立的强国。这有着强烈的现实指向和力量的考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文化强国铸魂

辽宁日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终提炼并确定为24个字,有什么缘由和深意?我们应怎样理解这一表述?

周熙明:今天中国的核心价值观应是我们13亿人共享的那一轮精神的太阳,它温暖、牵引、慰藉所有的人,而不限于党员、无神论者、唯物主义者。因此,用这样简单的24个字来表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是价值观的特质所要求的。第一,简洁明了。简单几个字,展开了作研究就是鸿篇巨制,但浓缩起来就是那么几个字。第二,人人都能懂,但却没人能全懂。人人都能懂是指本能之懂,不像我们现在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只有经过专业训练才能懂得某一个专业、领域的知识。价值观是与生命血肉同在的东西,一个人不必经过某种训练,甚至不识字,他也能懂,也能明白。但是,作为逻辑考察和学术研究的对象,又没人能全懂。第三,人人心中有,人人心向往,却没人能全做到。人人心中有,这是孟子的观点。价值观作为精神的种子,不是别人外在地播撒、移栽的,而是人皆有之、与生俱来的。人人心向往,是说任何人对于天理良知的东西都不会反对。即使那些行为违背价值观的人,其内心也良知未泯,也不会反价值观。没人全做到,是指价值观实际上表达的是一种至真、至善、至美的极限的存在,其隐喻是“星空”,人类只能仰望和追随,但却不能完全抵达并一劳永逸地占有它。第四,在一个国家内,不分贫富贵贱、不分政党派别、不分宗教信仰,人人都能平等地使用和消费这个公共品。从执政者到普通百姓,用的都是同一套价值观;评价事物、作出判断,用的都是同一套公共标准。这种平等性才体现出人的真正的尊严。所以,从这几个特点来看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24字核心价值观,我们就会发现它是何等的重要。

把核心价值观提炼为24个字,而不直接套用某种意识形态的“主义”,这是一个重大的进步。具体来看这24个字,第一层是国家意义的,第二层是社会意义的,第三层是公民意义的。关键是怎么理解中间一层和上下两层之间的关系。我认为社会层面意义的四种价值,对国家而言,构成了国家文明之树成长的“土壤”,没有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土壤,国家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不可得;对于每个公民则是“庇护”,挡风遮雨,每个个体要自由、充分、全面地发展,挖掘、实现自己的潜能,找到自己实现幸福生活的道路,必须有社会的庇护,即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环境。

这24个字的核心价值观,实际上是在为中华文明的复兴事业“先立乎其大者”,所以我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称为兴国之魂。治家、治国都要首先抓住根本的、灵魂的东西,而这就是核心价值观。 记者/谭 怡/史冬柏

人生,错了可以重来,但不能用一个错误掩盖另一个错误。

|  学校首页  |  投稿信箱  |  报告厅申请  |  横幅申请  |  加入收藏  |
地址:安徽凤阳东华路9号开云(中国)Kaiyun官方网站中办公楼二楼  邮编:233100  Email:xuanchuanbu10@163.com
Copyright (C) 2012 WWW.AHST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开云(中国)Kaiyun官方网站  党委宣传部(统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