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创新 敬业垂范
WELCOME
当前位置: 首页>>学生工作>>心理健康>>正文
心理健康

感觉委屈其实是心理健康标志

2012年04月09日 15:59  点击:[]

我容易吗我?现在,这样的调侃像流行语一样传播开来。然而,一旦遇到生活的重压或者人生际遇不如人意,许多人反而不能这样轻松地自嘲,他们的委屈更深地沉淀下来,最终发酵成一种顾影自怜的心境。但是,这种经常感觉很委屈的心态健康吗?

年轻人太娇气?小高老师虽然稚气未脱,还是被推到了高三班主任的位置上。从此以后,脑子整天转的不是二摸就是三摸,晚上也睡不成个安稳觉,经常半夜拎个电筒去学生宿舍搞突袭。尽管如此,小高还是免不了被领导三天两头叫去谈心,奖金经常扣得所剩无几。他心里头那个憋屈啊:就一个普通班,底子那么差,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说我太年轻、不踏实,怎么就没见我抓晚寝、查早到,真是费力不讨好!

其实,像小高这样一肚子委屈的人并不少见。有趣的是,以前即使是经济不宽裕的年代,觉得委屈的人也没这么多。难怪小高的爸爸说:这是因为年轻人太娇气!事实真是如此么?

自怜与心理失衡有关

在心理学看来,小高的情绪其实是一种自怜情结。需要指出的是,这种情结其实是随着社会进步而蔓延开来的。一切皆有可能的社会包容力容易让人欲望升腾,这种无限扩张的需求与现实之间又形成了越来越宽的鸿沟,让人备感失落;另一方面,优越的条件让人拥有更多的控制感,而担心丧失这种控制感也让人感觉心里没底、最终失去了平常心。于是,在这种心理失衡的背景下,人们经常感到自己的日子过得太委屈。

另一方面,和冷热痛痒一样,自怜也是一种自我察觉,是对自己现在状态的评价,然后会有相应的情绪和行为来进行自我调节。应该说,虽然是一种消极心态,但一定程度的自怜有益身心。试想一想,知道冷了给自己添衣,有助于身体健康,那么委屈就像是心理健康的警戒线,督促人们及时心理排毒,这无疑是一种有益情绪。而越来越多的人自觉委屈,也表示现代中国人更关注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心理感受,希望在一日三餐之外活得更为有尊严感。

自怜情绪会传染

当然,自怜情绪一旦过头,对人对己都是祸害。首先,如果自怜是一种自助,过分依赖它而隔绝了与他人的交流互助,只会让你陷入抑郁,最终像黛玉一样一腔幽怨化作淋漓鲜血也不无可能。其次,委屈发酵后,极易传播、造成连锁反应:领导训下属,下属揍老婆,老婆打儿子,儿子踢狗,狗急跳墙咬了个路人……其实,一个人是倒霉还是幸运取决于看问题的视角。在一次讨论中,作为旁观者的你会认为谁的观点最重要?被你看得最清楚的那个人。这不是脑筋急转弯题目,而是心理学上的视角效应。所谓千人千般苦,别人不晓得,只看得到自己的倒霉和别人的光鲜,日子怎么可能好过。其实,只要能反过来看,生活就是别样精彩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