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概况:专业代码:090401。动物医学是以生物学为基础,研究动物(包括家禽、家庭宠物、野生动物等)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对疾病进行诊断和防治,保障动物健康的综合性学科。其根本任务目标是保障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促进动物健康和动物福利,提高动物源性食品质量,维护公共卫生和生态环境安全,保护人类健康。
专业水平:本专业现为国家级一流本科建设点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省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建设专业和省级一流(品牌)专业。动物医学专业2022年被纳入安徽省一本招生,专业荣获2022年校友会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榜(应用型)第1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基础兽医学、预防兽医学和临床兽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接受动物医学专业相关实践技能训练,具有从事动物疾病诊疗、国家执业兽医和官方兽医、现代企业组织经营以及动物生产等需要的基本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能够在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动物疾病诊疗、疫病防控、兽医公共卫生管理、动物保健和养殖环境保护等工作,富有社会责任感,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毕业5年后,能够通过终身学习适应职业发展,通过独立或团队协作,成功地开展与专业职业相关的技术、管理、教学、科研等岗位工作,在兽医领域具有较强的职场竞争力。
主要课程:动物解剖学、动物组织与胚胎学、动物生物化学、动物生理学、兽医病理解剖学、兽医病理生理学、兽医药理学、兽医微生物学、兽医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原理及应用、兽医临床诊断学、动物环境卫生学、动物福利概论、兽医法规、兽医内科学、兽医外科学、兽医外科手术学、兽医产科学、动物传染病学、动物寄生虫病学、中兽医学、小动物疾病学等。
优势与特色:本专业以实践应用能力培养为重点,坚持地方性、应用型和高水平人才培养定位,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从事动物疾病诊疗、疫病防控和养殖环境保护等工作的高水平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具有以下优势:
1)师资力量雄厚。
现有专业教师38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25人(教授13人、副教授10人,高级实验师1人,高级兽医师1人),博士学位教师28人、硕士学位4人,博士后3人。双能型教师占比达100%。拥有国家级、省级优秀教师、模范教师、省级教育先进工作者和省级拔尖人才、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等9人,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名师工作室1个、省级基层示范教学组织1个、安徽省“115”产业创新团队1个,安徽省科研平台创新团队1个。
2)科研与实践条件先进。
拥有5个省级科研与实践实训平台和1个,实验教学中心,实验室面积超过3000m2,设备总值2000多万元。与90多家校外企事业单位建立实习基地,开办十余个企业冠名班。
3)人才培养质量高。
毕业生初次就业率98%以上,考研录取率38%以上,供职岗位与毕业生数比例约30:1,用人单位评价满意度96%以上。
动物医学专业在70余年的办学积淀中,形成了以下专业特色:
1)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四能”人才积极探索地方高校农科人才思政教育与“大国三农”教育实践,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培养新时代“四能”(能下去、能留住、能用上、能干好)兽医人才。涌现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农业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冠军翟银建、湖北省“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唐景峰等一批优秀毕业生。
2)深化产教融合,强化高水平“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校地产业研究院功能,强化“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深化产教融合,充分发挥行业导师作用,为培养知农爱农强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夯实基础。
3)发挥科技创新平台作用,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水平以动物疫病防控监测安徽省重点实验室等平台为载体,重点开展畜禽重大疫病防控技术研究,打造专业和学科一体化协同发展新格局,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水平。
毕业生就业领域:能在兽医业务与管理部门、畜禽养殖与饲料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动物疫病诊疗与防治、动物防疫检疫、动物保健与技术服务、兽医公共卫生、兽药研发与营销、教学与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
就业质量:多年来,本专业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在就业单位性质上,毕业生签约单位以畜牧行业企业为主,但多以集团公司、产业链完整的外资企业、国有企业和大型民营企业为主;其次是市县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在就业地域上,分布全国各地,安徽省和长三角地区人数最多,就业层次较高,待遇好。
毕业生考研情况:近年来,本专业考硕率一直保持在38%以上,为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浙江大学、吉林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扬州大学等名校输送了大批优质研究生生源。
学制与学位:标准学制5年,修业年限5-7年。授予农学学士学位。